公元404年,桓玄称帝没多久,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,桓玄的军队在覆舟山惨败,逃回江陵。又被西讨义军击败,在逃亡益州的路上,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,年仅三十六岁,首级传送建康,被悬挂在朱雀桥上。
(相关资料图)
桓玄的死党一个是桓谦,还有一个是桓振。
桓谦大家都已经知道了,不用多说了。这个桓振是桓豁的孙子,从小就不是个好孩子,所以桓玄很讨厌他,从来不重用他,弄得大家对他 点也不熟悉。其实他是个猛男,只是一直没有上场的机会,这时正躲在华容浦。
桓玄的另一个手下王稚徽还掌握着巴陵,知道桓振的水平,就派人过去对他说:"桓公,告诉你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。桓歆已经拿下京口,冯稚也已攻下了寻阳。刘毅的部队已经被打得满世界乱跑。咱的事业又开始了。"
桓振一听,也不去分析一下就全信了,马上带着两百人去攻击江陵。由于刘毅已经坚定地认为,桓玄的势力已经完全灭绝,各路大军也就放慢了进军速度,没有赶到江陵。因此,现在的江陵是个军事真空地带。
桓振一进攻,再加上桓谦在里面做内应,根本不费什么力量就把江陵拿到手中,杀了几个江陵的一二把手,算是解了一点闷气。
桓振觉得闷气还没有解完,又跑过去大骂刚刚宣布恢复皇帝职务的司马德宗。其他人可以对司马氏这么说,可桓家的人能对司马氏这么大声指责吗?
幸亏司马德宗什么也不知道。但他的弟弟司马德文却是个正常的人,对桓振说:"桓公,你也是个聪明人,你看看我兄弟这个样子,能杀桓升吗?就连桓升是谁他都不知道啊。不信,你问问他。"
桓振还在那里怒到爆,高叫不杀死司马德宗这个呆子,他就活不下去了。
桓谦在一边苦苦地劝他,说:"你杀这个人容易得很,可后果很严重啊。现在咱虽然占领了江陵,可整个形势对咱仍然不利啊。你杀了一个呆子,人家又立了一个聪明的,咱才难受呢。不如留下这个呆子皇帝,咱们控制在手里,还算有一张底牌,说不定能抓住一些机会。"
桓振一听,这才让怒气平息下去,向司马德宗行了个礼退出。司马德宗还在那里呆笑,他一点不知道,他刚才差点就人头落地了,当然他更没有想到,他能活下来,是因为他是呆子。
闰五月七日,桓谦又把皇帝的大印归还给司马德宗,在江陵组建了一个临时朝廷。当然,这个临时朝廷的大权全掌握在猛男桓振的手中。
桓谦对桓振说:"主公,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进攻。我留守江陵,主公带兵东下,与他们决战。"
哪知,这个桓振身上的肌肉虽然发达,可脑袋却一点也不发达。当上了实际领导人后,天天埋怨桓玄不重用他,把事业弄到这个地步,现在自己就是有天大的本领也没用啊。他认为自己没用之后,就天天拼命喝;酒。这时听到桓谦的话,马上就眼睛一翻,不行!
为什么不行?
他说不行就是不行。你觉得行你就去。弄得桓谦彻底无语。
这时,刘毅已经进军巴陵。那个教唆桓振出来闹事的王雅之被斩。另一路部队由何无忌和刘道规带着,连续打败桓谦和桓蔚的部队。
何无忌要求部队继续前进,要一举拿下江陵,把皇上接回去。可刘道规认为还是不要这么心急。现在桓振虽然很孤立,可他们桓家在江陵经营这么久了,还是有很多支持者的,再加上桓振很猛,是个打硬仗的好手,如果硬碰硬,他们胜不了的,不如先在这里跟他耗着。
何无忌不接受,以前桓玄那么多精锐部队都被打得满地找牙,现在这个桓振只有几个兵,能抗得住大军猛锤?
桓振派冯该带部队迎战,果然像刘道规预测的一样,何无忌被打了个大败,直接被人家砍杀一千多人。
何无忌这才呆了眼,现在这个世界变了,真的变了啊。以前我们部队的人数少,可以节节胜利。可现在我们的力量比他们强大,硬是被打成我这个样子。
几个人就联名上书,请求给个处分。
最后,刘裕只给刘毅一人象征性的处分:免去青州刺史的职务,反正这个青州现在也控制在人家手中,而其他实实在在有权有势的职务务却个不动,让他继续在那里当前线最高指挥官。
这时,刘牢之的那个儿子刘敬宣带军驻守寻阳,他也是个人才,后勤工作做得十分到位,要粮有粮,要兵有兵。因此,何无忌他们打了个大败仗,很快就从他那里得到补充,使得失败没有继续深入下去。
刘毅、何无忌、刘道规在部队得到补充之后,又从寻阳出发,再度向桓振叫阵。
桓振果然比桓玄厉害多了。他虽然态度消极,但并没全部放弃,而是 进行了一连串的部署:一万多水陆部队分别死守鲁城山、长江东岸、偃月垒。几个据点互相响应,看过去很有模样。
但这些保守的部署已经没有什么用了。
刘毅马上分兵向这些据点发动攻击,他自己带兵攻击鲁城山,刘道规攻偃月垒,何无忌负责控制长江中游。
如果桓振知道他的部队还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,他肯定会听桓谦的话,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,东下与朝廷军决战。
双方这次大战是桓玄事件以后打得最为激烈的战斗,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,最后鲁城山和偃月垒才支撑不住,先后被二刘攻破。
桓振就只剩下江陵一城了。不过,他没有逃跑,也没有投降,仍然坚持着,当然,他的这个坚持只是等死的坚持,说是坚持,其实是硬撑,撑到彻底歇菜的那一天。
转眼到了第二年,也就是元兴三年(404年)正月。南阳太守鲁宗之大概觉得自己在这一带当太守当了这么多年,人家在周边打得这么火热,自己不表现一下也太无聊了,就动员部队,袭击了一下襄阳。
襄阳守将是桓蔚,也是个头脑简单的老实人,只是对刘毅的部队保持百倍的警惕,对别的方向都不注意一下,冷不防被鲁宗之在屁股上猛踢一脚,就被踢出襄阳城外,跑回去向桓振诉苦,求主公做主。
桓振一听,我为你做主,谁为我做主?
正月初七,刘毅指挥的各路兵马已经进驻到码头,江陵的形势更是一片大坏。
桓振知道,再在这里死守,跟等死其实是一样的,因此趁着敌人还没有发动进攻时,就抢在时间的前面,带着司马德宗溜出江陵,跑到江津。可江津的城墙质量更差,要守下去更困难。
桓振这才知道,自己又走错了一步棋,其实到了这个时候,他不管怎么走,走得怎么正确,这棋也是臭棋。
他决定不玩了,再玩下去只能被人家玩死。他派人去见刘毅,说:"不要这么赶尽杀绝吧?咱做个交易,我把呆子皇帝还给你们,条件是让我当江州和荆州的主公,而且让我在这里高度自治。"
刘毅一听,还有这么个条件?你以为呆子皇帝真的那么值钱?这个条件,我坚决不答应。
可还不等他动手,那个鲁宗之却先动手了。他上次轻松搞定襄阳,觉得玩军事也没什么难度,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玩得很好看,也不跟刘毅他们通气一下,于正月初九,又带着部队杀了出来,在柞溪一带与桓家的另一个死党温楷对打,又取得胜利,然后就进驻纪南。
桓振一看,连这个家伙也敢来欺负他了。桓振这次一生气,鲁宗之的后果果然有点严重。他对桓谦和冯该说:"你们守住这里。我出去痛打鲁宗之。我就是死也不能让他嚣张下去。"桓振果然比鲁宗之猛得多,当场把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鲁宗之打得全盘皆输,血本无归地逃了回去。
鲁宗之被打得屁滚尿流,跑得没有踪影,可刘毅的大军却把冯该又打得一点没脾气,连桓谦也怕丢掉江陵,跟鲁宗之一样逃得没了影儿。
刘毅顺利进入江陵,把来不及逃走的范卞之斩首。
这时,桓振正带着得胜的部队回来,远远地看到江陵城中是火光冲天,立马就知道桓谦被人家彻底废了。他还在大骂桓谦废材,还没有把思路调整到目前的任务上来,手下的士兵看到根据地就这样没有了,再跟这个主公下去,实在没意思了,全体士兵一下全都就地复员,逃回老家。
桓振一看,打了败仗,士兵们跑,打了个大胜仗,士兵仍然跑。看来这个世界还真不宜自己出来混。他也跑了。
几天之后,冯该被人家捉拿归案,照例砍头。
桓谦等几个亲信别的本事没有,但逃难的水平都是顶尖高手,一口气狂奔到长安,投奔了姚兴的后秦政权。
还是交代一下桓家最后强人桓振的下场吧。
桓振本来逃得很顺利,可他大概不舍得离开,并没有逃出多远,这时,北方出现八个政权,都还乱成一锅粥。像他这样的人才,随便找个集团投奔过去,要弄口饭吃还是可以的,但他没有去。他抱着东山再起的精神跑到郧城,组织了一批人马, 再度向江陵出发。
桓振这时的理想很远大,但实力却不配套,建威将军刘怀肃知道他又带着刚组建的业余队出来后,马上就率军出击,在沙桥会战。
这时,刘毅的部将唐兴突然插了上来,与刘怀肃一起联手,一阵猛打,把桓振杀死在战场上,他虽然没做出什么大事业,但死的姿态比他的叔叔桓玄好看多了。
接下的就是论功行赏,大家忙乎了这么多天,拼死拼活,为的就是胜利后得到提拔。
元兴三年三月十三日,司马德宗回到建康,进行的第一项工作,就是大量提拔有功之臣,当然,第一个得到提拔的人是一点功劳也没有的。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司马德文。他任司马德文为大司马。因为他是皇帝的弟弟,他再怎么没有功劳你也没话说。大家都知道,这是个讲究出身的时代。
第二批表彰人员基本上都是有功之士,头号大功臣当然是刘裕,被任命为侍中、车骑将军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徐青二州刺史;第二个是刘毅 任左将军;其他几个倒桓的骨干分子何无忌、刘道规也都得到提拔。这几个人由于起点不高,因此都不能一下就提拔到领导人的位子上,但权力全部由他们掌握。现在大家都明白,官大未必权大。
刘裕当然知道,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杂号将军,在公众场合排起名来,那得数到口干舌燥才数到自己,所以,不宜太过张狂。他没读过什么书,但绝对是个玩政治的高手,自己让呆子皇帝任命自己这么多职务之后,却来个坚决拒绝。
于是,皇帝再下诏书,而且还加授他录尚书事。
刘裕仍然拒绝,而且不断要求返回京口,好像只有京口才适合他生存。皇帝又下诏,叫所有官员都排成队列,来到刘裕的家,劝刘裕要以国家利益为重,留在朝廷,主持大政方针。
刘裕现在当然不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受放在心上,他现在要的是政治资本、要的是吸引大家的眼球,看到大家都跑到他的院子里来,心里牛得要命。
如果是别人,估计这个戏演到这个时候,就打出了"剧终"的字幕。可刘裕不是别人。他是刘裕。他接待这一群高官,先是一顿最便宜的快餐,然后一番漂亮话,把大家哄回去。回去之后,对他们的要求坚决不答应。
最后,司马德宗亲自出面,到刘裕家里说服他留在首都,主持大局。司马德宗是什么人?是个哑巴啊。他用什么话来说服刘裕?
刘裕这么表演,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觉得他不居功,是个低调做人的老实人,如果真的让皇帝跑到他的家里来求他,这个低调把戏就做砸了,人家就会说他太牛了。
于是,他赶忙一脸好怕的神色跑到宫里,说了一大堆理由,非回京口不可,皇上要是不同意,他就告老还乡,解甲归田。
于是,司马德宗表示理解,批准刘裕回去。
在这个事上,刘裕做得很成功。一来,他把自己不贪权的高尚品格展现出来,让天下人都知道。二来,他也检验了一下自己手中权力的的有效程度到底有多高,自己就这么小试身手,表演一下,从皇帝到高级员工,没有一个不全力配合,把这个戏演得一点不卡壳,最后完美封镜他带着巨大的权力和巨大的人气回到京口。这绝对是个很乱很恶搞的历史时期。
这时,乱得像一锅粥,你才称帝我又当王,然后就到处胡乱踢人不但国与国四面开战,就是很多集团内部也是对自己人大打出手,大玩阴谋诡计,让你哭笑不得。
晋国这边就不用说了,内乱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,但最暴力的还得数慕容家族。在这段时期内,人才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家族,这个家族玩内部斗争的手段也最为激烈。
先说那个后燕,本来是因为自己人大打出手,最后被赶回老家。按理说,都玩到这个地步了,就应该开个会,认认真真总结一下,把一系列带音血的教训摆到台面上来,一起反思,然后坚决改正,重新做人,现在天下大乱,重新做人、再次取得巨大胜利的机会天天都有。
但一般热衷于内斗的人都没有反思的勇气,只能把内斗的特长不断地发扬光大,把内斗事业做得更大、更强。
慕容盛通过自己的能力搞定兰汗之后,大家以为他的脑袋很聪明,手段也够狠够毒,完全有能力带着大家在困难中崛起,重新打造后燕国的辉煌。
哪知,慕容盛智商高那是一点不假,可爱猜忌却比曹操还要严重。一天到晚老是怀疑别人要发动政变搞他,而他一旦怀疑上你,就绝对不会再查下去,便叫有关部门进行举报,举报的内容也只有两个字"谋反"。谁与这两个字沾上边,谁就死定了。并且,很多被杀的人不但有功,而且也都是有能力的人。
开始时,慕容盛的疑心还都放在"谋反"这个概念上,后来经过对他老爸的失败进行一番总结,认为老爸之所以把事业越搞越小,最后连自自己的性命也搭上,就是因为太过懦弱,不敢杀人。所以现在一定要多杀人,把大家杀怕了,看谁还敢跟自己作对?他这时已经变态,居然以为慕容宝的失败是因为不敢杀人。
慕容宝的失败,是因为脑子有问题,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,明明有又宽又广的活路走下去,可他硬是多次选择那条死路,如果最后不死,实在也太对不起他自己了。
慕容盛找了这么一个历史借口后,就发挥他的特长,一双眼睛到处乱转,一旦发现谁犯了错误,就大刀处理。
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谁不怕谁就不是人了。
大家怕得太多了,心里就生起气来:怎么摊上这样的老板,一天到晚都活在恐惧的生活之中,实在太没有意思了。
几个胆子大、危险程度高的人就找了个机会,商量起来:"我们估计再没有活路可走下去了,即使还可以走下去,恐怕也会发疯,干脆把他除掉算了!"
这几个胆子大的人就是慕容国、秦舆、段赞。他们在商量了大半天之后,一致决定对慕容盛进行兵变,把他拉下马。哪知,这几人当中,不知谁一不小心就把大家的阴谋泄露出去。慕容盛是什么人?是一个二十四小时都死死地盯着所有有疑点的人,你没有谋反,都还在怀疑你要谋反,这时一有动静,他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"谋反"两个字沾上边的人,一口气杀了五百个人,让大家都知道谋反的代价。
他以为这么大杀一批,大家肯定会怕下去,不敢再谋反了。哪知,有人认为,不搞事仍然会死,而且会死得更加难看。
才过了不到五天,段玑、秦舆之子秦兴、段赞之子段泰又组织了一支敢死队,偷偷地摸进宫里,然后在半夜里突然开工,一时鼓声大振,喊杀连天。
慕容盛知道兵变又发生了。他虽然时时刻刻都怕发生兵变,怕人家冲进宫中来砍他的脑袋,但他的心理素质好得很,胆子也十分大,知道发生生兵变之后,并不像别的皇帝那样连裤子也没有穿就乱跑,狼狈得要命。他却带着左右的士兵奋起还击,大打出手,硬是把形势逆转过来了,击溃了乱军,连段玑也受了重伤。
如果不出意外,只等天亮,他就可以大声宣布:昨天夜里,成功挫败了一场未遂兵变。然后下令把参与兵变的人员砍头示众。
可又是这个"意外",坏了他的事。
战斗已经接近尾声,他刚松了一口气,准备收拾残局,让人心稳定一 下。哪知,兵变队伍中却有个武林高手,突然在他得意的时候出手,禾剑直刺慕容盛,马上就把他刺成了重伤。
慕容盛急忙进轿上殿,这时估计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伤是致命的,因此忍着疼痛指挥大家做好善后工作,布置好警戒,这才发觉,这伤是要命的,才松下一口气,身上的血已经流干了。
慕容盛死后,后燕的高层都松了一口气。于是,大家又把工作重点放在选择新的领导人的事上来。
慕容盛是慕容宝跟一个婢女生的,很多历史学家都搞不清他的生母是哪位。不过,后来是那个丁美女把他当养子养大的。这个丁美女就是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的老婆。
所以慕容盛当上皇帝后,就让她当了太后。这个太后虽然当寡妇的时间已经很久了,但仍然有泡帅哥的爱好。近段时间以来,她泡的帅哥就是慕容熙。慕容熙是慕容垂最小的儿子,跟丁太后在一起时才十五岁。
慕容盛死的时候,慕容熙才十六岁。而且慕容盛有自己的儿子。因此在讨论接班人的大会上,谁也没有提到慕容熙。大家只是对丁太后说,现在国家困难,如果着眼于大局,我们应该找一个成熟一点的人来当领袖。
根据这个原则,大家认为,慕容元可以出来当皇帝了。慕容元是慕容盛的弟弟,最有资格。
可是丁太后却没有当场表态,只是说,根据大家的意见,原来慕容盛指定的接班人无效,于是下诏取消慕容定的太子之位。再偷偷地把慕容熙叫到宫里来,说让他当皇帝!
第二天,大家进宫请太后下诏立新君时,才发现太后正一脸满足地跟慕容熙在一起。这些人一看这个形势,马上就知道昨天的讨论已经全部作废。于是,都顺着太后的意思,举双手同意丁太后作出的英明决策,让慕容熙当了皇帝。
慕容熙开始时,还说这个位子不管从哪算起来,都是慕容元的位子 还是让他来坐,自己当个员工就行了。
慕容元不是蠢材,因此当场坚决拒绝了。
于是,慕容熙宣布就位,时间是隆安四年(400年)八月二十一日 慕容盛刚死了一天。
慕容熙即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诛杀段玑那一批人,将他们全部灭三族。这事虽然做得有点过分,但却还可以讲得通,大家都没什么意见。可他做第二件事时,大家就知道,这个老板也不是好人。八月二十四日,他说慕容元有谋反的嫌疑,派人过去让他自杀。
慕容元没有办法,只得谢主隆恩之后,结束自己的性命,五天前,大臣们都还一致地把他推上历史的前台,想让他当全后燕人民的带头人。哪知,到头来却把他推到死路上去了。
慕容提和张佛看到慕容熙也不是好人,觉得跟这人干下去,比慕容盛也好不到哪里去,就商量着还是想办法让慕容定出来的好。可是办法还没有想出来,阴谋就泄露了。阴谋一泄露,几个人就全部被杀了。
慕容熙再下诏,要求慕容定也自杀。
慕容定当然知道,他要是下起手来,比自己动手要严重许多倍,就找了个比较合适的方式,自杀了事。
丁太后看到慕容熙对政敌毫不手软,看来自己找人找对了。
她以为,慕容熙手段够狠够毒,就不怕被人家推翻了,自己的地位也就稳固了。
哪知,慕容熙却不这样做。
这时他身边有了两个美女,是一对姐妹花,是故中山尹苻谟的女儿,一个叫苻娀娥、一个叫苻训英。他天天躲在宫里跟她们玩。
丁太后需要的时候,过来叫他,他理也不理。
丁太后大怒,要把他废了。
可慕容熙是什么人?他等的就是这个把柄。丁太后的阴谋还没有定案,他就全面掌握了证据,一把搞定了丁太后。
不过,他对兄弟和老情人很无情,说杀就杀,绝对不妥协,但对苻家 姐妹倒是很不错。为了让她们过得幸福,脸上笑容更加动人一点,他大搞建设,修建宫殿,带着她们四处打猎,玩得很高兴。他们玩得越疯狂,广 大人民群众就越痛苦。
慕容熙这样的人是不管别人的痛苦的。但他却要求人家去体会他的痛苦。玩了没几天,苻娥娥就病了起来,吃了很多药,她的病都没有治好。有个不知死活的神医找上门来,拍着胸脯说自己能治这个病。可一个疗程过去后,病美人变成了死美人。
慕容熙万分悲痛,马上叫人把那个神医抓起来,当场活活肢解,然后放到火上焚烧了。
幸亏还有妹妹,而且妹妹比姐姐更漂亮。所以,他让苻训英当了皇后,两人玩得更加疯了。疯到什么程度?
为了表示自己不仅会泡妞、会斩杀兄弟,还会开疆拓土,元兴三年(404年),他进攻高句丽,想从那里扩张一下领土。仗打得还很顺利,几拨进攻之后,辽东城眼看就要拿下来了。他却突然下令,先不要进城,等他的美女皇后打扮得花枝招展之后,跟他一起坐着大轿,怀着胜利的喜悦进城,让美女皇后也大大地风光一下。
哪知,就是这么个命令,大家一停下来,战机就彻底丢掉了。等美女皇后做好准备时,人家也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工作,他再怎么猛攻也攻不下了。
这个苻皇后也是个很有性格的美女。人家当了皇后大多数都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,可这个皇后却爱看打仗,她硬是要求皇上带她去观战。
慕容熙一听,当然满足,现在是什么年代?是标准的战争年代啊,要去看打仗,那是小意思啦,四面全是敌国,爱打哪就打哪。
他先带着大军北上陉北,要进攻契丹。可一到那里,看到人家的军 队太过强悍了,要是硬打下去,肯定打不过人家。他虽然为了美女头脑发热,但这时也还知道打不过人家,后果是很严重的,便打算退回去。
可美女不行。不就是一场战斗嘛,为什么就不打了?
慕容熙一咬牙,好!我打给你看。不过,不在这个地方。他下令全军丢掉包袱,轻装前进,迅速南下,袭击高句丽。
大家狂奔三千里,这时天又冷得要命,一路冻死很多人。等跑到目的地时,全军都累得不能挤出一点战斗力来了。
最后,美女只看到大军一路乱哄哄地狂奔,居然没有看到一场战斗。战斗实在不好观看,那就不看了吧。
现在不看打仗了,想吃冻鱼!慕容熙一听,马上下令,上冻鱼!
大家一听,六月天,去哪找冻鱼?
慕容熙却不管,你上不了冻鱼,就要你的脑袋。
到了冬天,美女又突然想起,现在最想吃的是生地黄。
可人家说,现在是冬天啊,哪来的生地黄?这不是要要了我们的命吗?慕容熙说:"你们要上不了生地黄,就要了你们的命。"本来主管后勤服务的领导向来是个肥缺,哪知这时却全丢了脑袋,肥缺变成了最危险的位子。
大家都巴不得这个美女早日死去。
不知道是大家的祈盼见成效,还是美女觉得这个世界也太不精彩了,没几天她就去世了。
这个美女一死,高兴的人很多,悲痛的人却只有慕容熙。他每天都痛哭到昏倒的地步,弄得比死了老爸还悲痛。
后来,他发现只有他一个人悲痛。于是,他下令,要求所有官员都使劲地放声大哭,谁不哭就处分谁。
为了保证大家都放声大哭,慕容熙还成立了大哭督查小组,专门负责检查大家的眼睛。大家没有办法,怕哭不出眼泪,就都找来辣椒之类的刺激物,放到眼睛里,刺激泪腺疯狂地生产泪水,好像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。
后来,慕容熙觉得美女一个人死去,跟上没人陪她,太过寂寞,就决定找几个人去陪葬,而且得找气质和脸蛋配置都很高的人过去。
经过慕容熙的考核,他那个哥哥慕容隆的老婆最合格,被光荣选中了。这个王妃实在是个倒霉的王妃,老公被慕容会砍死,自己这么多年来很本分地守寡,到头来却成为殉葬品。可有什么办法?现在人家当主公,想要谁死谁就得死。
其他人知道慕容熙要玩高素质人才殉葬这一套,所有的高层都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划成高素质人才系列,心里恨自己的素质为什么要这么高。可可降低素质跟提高素质一样难。
降低不了素质,那就只有等死,于是每个人都怕突然接到去殉葬的任务,所以,每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认认真真地洗好澡,坐在那里流着泪水等着命令。
慕容熙又决定大规模地给美女修陵墓,要求全国每个家庭都要派人来做役工,这使国家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。
这么折腾了几个月,到了义熙三年(407年)七月,后燕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徽平陵终于竣工,交付使用。慕容熙这才开始把这个美女隆重地埋葬。可因为灵柩车太过高大,过不了城门。慕容熙马上下令拆除城门,为灵车大放绿灯。
在慕容熙一心一意为美女皇后送葬时,几个反对党已经在城里密谋策划,要趁这个机会来个政变。这次政变的主谋叫冯跋,在历史上根本排不上号。此前慕容熙无故说他犯了错误,准备杀他。他就提前跑到城外,到深山里躲着。后来又偷偷地跑了回来。
他现在已经豁出去了,天天睁着眼睛找机会,要一举干掉慕容熙。这时,看到慕容熙出城而去,只顾在路上悲痛,正是搞事的好机会。
他带着他的几个兄弟去找慕容云,动员慕容云出来当带头大哥。但慕容云因为身上有伤,不想当挑头人。可是冯跋却一定要他干,把他扶出来,然后用他的招牌发出号召,马上就组织到了一批人马。冯跋就带着这些人冲进武器库,取出武器,分发给大家,然后关闭城门。
慕容熙接到消息后,居然一点也不心慌,说:"还以为是谁,不就是那个冯跋吗?这个泥鳅能翻出什么大浪来?我先回去,把这个家伙收拾了再回来。"他叫人把皇后的灵柩暂时搁置路边,穿上军装,带着大军回去,一到北门,也不休息,连夜攻城,但却不能攻下来。他没有办法,只得在城外驻扎。
第二天,慕容云在城里举行登基大典,宣布自己当了天王。
慕容熙退到龙腾园。这时有个叫褚方头的卫兵从城里逃了出来,对慕容熙说:"主公,现在护卫部队仍然把你当主公,只等主公进攻,兄弟们都做内应。"
本来,慕容熙还有点信心,哪知听了这话之后,越想越觉得他是出来骗自己的,连护卫部队的战士都变成这个样子了,看来自己真的没有市场了。这么一想,心里就害怕了起来。他的精神就这样彻底崩溃,无缘无故地在那里暴怒一场之后,就跑出营外,顺着一条水沟狂奔而去。开始时,大家以为主公是去锻炼身体,哪知,过了很久,却没有人看他回来。大家慌了起来,别的人不见就不见了,可皇上要是失踪了,那就不好办了。
大家赶紧分头寻找,最后只找到他脱在某个地方的皇帝制服,皇上肯定是逃跑了。
最后中领军慕容钹命令各路人马继续进攻北门。冯跋的人气实在太低,一点号召力也没有。守城的人以为慕容熙在指挥战斗,都放下武器。胜利果实马上就要到手,可又出现一个意外。
在城里的人以为是慕容熙在指挥战斗时,攻城的部队却因为慕容熙没有现身,后续部队迟迟不来,现在只靠他们这两千兵力在拼命,估计又被谁忽悠了,这些人都已经爬上城墙,只要再前进一步,就可以占领龙城。可他们一认为自己受骗上当,马上就不干了,统统从城墙上下来,自觉退回龙腾园。
大家退回来后,就继续进行寻找皇帝的工作,可慕容熙的躲藏功夫实在太厉害,不管你怎么找,就是找不着。
于是,大家的信心就这样归零,连主公都玩人间蒸发,我们还打什么。大家就地复员,跑得影子也不见。
慕容钹一看,整个军营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奋斗了。他当然不能奋斗 只在那里发呆,发呆的结果就是被人家斩首。
过了几天,有人终于发现了慕容熙。他现在穿着一身平民的衣服躲在森林中,满脸的郁闷。可这个郁闷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,如果他不自己崩 溃,攻下龙城肯定是没有问题的,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"如果"了。
那个发现他的人马上就跑过去报告。
慕容熙一点脾气也没有地被抓了回来。慕容云在公开审理他之后,把他连同他所有的儿子都杀掉了。于是由慕容垂开创的后燕到此结束。
时间是义熙三年。慕容云本来姓高,是高句丽人,当了慕容宝的养子,这才姓慕容。这时,他搞定慕容熙,依然保持燕字国号,但本质已变,历史上又把他划出来,叫"北燕"。